長相思·汴水流
長相思·汴水流朗讀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頭,吳山點點愁。
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歸時方始休,月明人倚樓。
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歸時方始休,月明人倚樓。
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頭,吳山點點愁。 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歸時方始休,月明人倚樓。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【注釋】:
這首《長相思》,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。在朦朧的月色下,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(tài),
都充滿了哀愁。前三句用三個“流”字,寫出水的蜿蜒曲折,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。
下面用兩個“悠悠”,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。全詞以“恨”寫“愛”,用淺易流暢的語
言,和諧的音律,表現(xiàn)人物的復(fù)雜感情。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,更烘托出哀怨憂傷
的氣氛,增強了藝術(shù)感染力,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、詞淺昧深的特點。
【集評】
俞陛云《唐五代兩宋詞選釋》:此詞若“晴空冰柱”,通體虛明,不著跡象,而含
情無際。由汴而泗而江,心逐流波,愈行愈遠,直到天末吳山,仍是愁痕點點,凌虛著
想,音調(diào)復(fù)動宕入古。第四句用一“愁”字,而前三句皆化“愁”痕,否則汴泗交流,
與人何涉耶!結(jié)句盼歸時之人月同圓,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,皆入倚樓一笑矣。
黃昇《花庵詞選》:此詞上四句,皆談錢塘景。
《詞譜》卷二:《長相思》,唐教坊曲名。此詞“汴水流”一首為正體,其余押韻
異同,皆變格也。此詞前后段起二句,俱用疊韻。
《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》卷六十引黃昇云:樂天此調(diào),非后世作者所能及。
《蓼園詞選》引沈際飛云:“點點”字俊。
《白香詞譜箋》卷一謝朝征云:黃叔昇云:此詞“汴水流”四句,皆說錢塘景。按
泗水在今徐州府城東北,受汴水合流而東南入邳州。韓愈詩“汴泗交流郡城角”是也。
瓜州即瓜州渡,在今揚州府南,皆屬江北地,與錢塘相去甚遠。叔陽謂說錢塘景,未知
何指。
《放歌集》卷一陳廷焯云:“吳山點點愁”,五字精警。
這首《長相思》,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。在朦朧的月色下,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(tài),
都充滿了哀愁。前三句用三個“流”字,寫出水的蜿蜒曲折,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。
下面用兩個“悠悠”,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。全詞以“恨”寫“愛”,用淺易流暢的語
言,和諧的音律,表現(xiàn)人物的復(fù)雜感情。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,更烘托出哀怨憂傷
的氣氛,增強了藝術(shù)感染力,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、詞淺昧深的特點。
【集評】
俞陛云《唐五代兩宋詞選釋》:此詞若“晴空冰柱”,通體虛明,不著跡象,而含
情無際。由汴而泗而江,心逐流波,愈行愈遠,直到天末吳山,仍是愁痕點點,凌虛著
想,音調(diào)復(fù)動宕入古。第四句用一“愁”字,而前三句皆化“愁”痕,否則汴泗交流,
與人何涉耶!結(jié)句盼歸時之人月同圓,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,皆入倚樓一笑矣。
黃昇《花庵詞選》:此詞上四句,皆談錢塘景。
《詞譜》卷二:《長相思》,唐教坊曲名。此詞“汴水流”一首為正體,其余押韻
異同,皆變格也。此詞前后段起二句,俱用疊韻。
《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》卷六十引黃昇云:樂天此調(diào),非后世作者所能及。
《蓼園詞選》引沈際飛云:“點點”字俊。
《白香詞譜箋》卷一謝朝征云:黃叔昇云:此詞“汴水流”四句,皆說錢塘景。按
泗水在今徐州府城東北,受汴水合流而東南入邳州。韓愈詩“汴泗交流郡城角”是也。
瓜州即瓜州渡,在今揚州府南,皆屬江北地,與錢塘相去甚遠。叔陽謂說錢塘景,未知
何指。
《放歌集》卷一陳廷焯云:“吳山點點愁”,五字精警。
《長相思·汴水流》的詩詞大意
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過頭,
吳山點點愁。
思悠悠,恨悠悠,
恨到回家的時候才停,
月明人倚樓。
* 此部分翻譯來自AI,僅供參考
《長相思·汴水流》的網(wǎng)友點評
這首詞是抒發(fā)“閨怨”的名篇,構(gòu)思比較新穎奇巧。它寫一個閨中少婦,月夜倚樓眺望,思念久別未歸的丈夫,充滿無限深情。詞作采用畫龍點睛之筆,最后才點出主人公的身份,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,因而給讀者留下強烈的懸念。《長相思·汴水流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詞作。這是中唐時期比較正規(guī)成熟的詞作,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。此詞上片寫景,暗寓戀情;下片直抒胸臆,寫女子久盼丈夫不歸的怨恨。前三句用三個“流”字,寫出水的蜿蜒曲折,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;下面用 兩個“悠悠”,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。全詞以“恨”寫“愛”,用淺易流暢的語言、和諧的音律,表現(xiàn)人物的相思之痛、離別之苦;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,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,增強了藝術(shù)感染力,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、詞淺味深的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