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令儀誨人
于令儀誨人朗讀一夕,盜入其室,諸子擒之,乃鄰子也。
令儀曰:“汝素寡悔,何苦而為盜邪?”曰:“迫于貧耳!”問其所欲,曰:“得十千足以衣食。
”如其欲與之。
既去,復呼之,盜大恐。
謂曰:“汝貧甚,夜負十千以歸,恐為人所詰。
留之,至明使去。
"盜大感愧,卒為良民。
鄉(xiāng)里稱君為善士。
君擇子侄之秀者,起學室,延名儒以掖之,子、侄杰仿舉進士第,今為曹南令族。
曹州于令儀者,市井人也,長厚不忤物,晚年家頗豐富。 一夕,盜入其室,諸子擒之,乃鄰子也。 令儀曰:“汝素寡悔,何苦而為盜邪?”曰:“迫于貧耳!”問其所欲,曰:“得十千足以衣食。 ”如其欲與之。 既去,復呼之,盜大恐。 謂曰:“汝貧甚,夜負十千以歸,恐為人所詰。 留之,至明使去。 盜大感愧,卒為良民。 鄉(xiāng)里稱君為善士。 君擇子侄之秀者,起學室,延名儒以掖之,子、侄杰仿舉進士第,今為曹南令族。
王辟之(1031—?),字圣涂,臨淄(今山東臨淄)人。宋英宗治平四年(1067)進士。宋哲宗元佑年間(1086—1094),他擔任任河東縣(今山西省永濟縣)知縣,曾“廢撤淫祠之屋,作伯夷叔齊廟”,以“貴德尚賢”聞名。
《于令儀誨人》王辟之 古詩翻譯及注釋
翻譯
魏國有個叫于令儀的商人,他為人忠厚不得罪人,晚年時的家道非常富足。有天晚上,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竊,被他的幾個兒子逮住了,發(fā)現(xiàn)原來是鄰居的小孩。 于令儀問他說:“你一向很少做錯事,有什么苦衷要做賊呢?”小偷回答說:“為貧困所迫罷了?!庇诹顑x再問他想要什么東西,小偷說:“能得到十貫錢足夠穿衣吃飯就行了。”于令儀依照他的要求給了他。小偷已經(jīng)離開,于令儀又叫住他,小偷大為恐懼。于令儀對他說:“你十分貧窮,晚上帶著十貫銅錢回去,恐怕你會被人追問的,留下錢財,到了明天再拿走?!蹦切⊥瞪罡袘M愧,后來終于成了善良的人。鄰居鄉(xiāng)里都稱令儀是好人。
注釋
(1)市井人:做生意的人,市井:經(jīng)商。
(2)長(zhǎng)厚:品行敦厚(厚:寬厚)。
(3)盜:賊。
(4)乃:原來。
(5)素:向來。
(6)邪:同“耶”,表疑問、反問語氣。
(7)十千:指十貫銅錢。
(8)去:離開,使去:拿走。
(9)延:聘請。掖:教育。
(10)令族:有聲望的家族。
(11)足:足夠。
(12)使:讓。
(13)卒:最后,最終。
(14)物:人。
(15)既:已經(jīng)。
(16)忤(wǔ)物:做事情違背天理和人情。忤:違反、抵觸的意思。
(17)寡悔:很少有懊悔,意為很少做錯事。即為人謹慎小心。
(18)詰:追問。
(19)負:背。
(20)頗:很
(21)掖:教育
《于令儀誨人》王辟之 古詩賞析
在《于令儀濟盜成良》這個故事中,于令儀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教誨周圍的人,并且用寬厚的心去感化別人,甚至是盜賊。文章揭示的現(xiàn)實意義是,對于別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斷性的結論,要分析事件的原因,要有原諒和向善的心,這樣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。《于令儀誨人》的詩詞大意
曹州于令儀的,市井人物,長厚不冒犯別人,晚年家境比較富裕。一晚上,強盜走進他的臥室,孩子們抓住了他,是鄰居的兒子啊。
令儀說:“你平常很少后悔,何苦而做盜賊嗎?”他說:“迫于貧困罷了!”我問他想,說:“得到十千豐衣足食。
”就像他想和他。
已經(jīng)離開了,又叫他,盜賊十分。
說:“你很窮,晚上帶著十千錢回去,恐怕被人責問。
留下的,到明使離開。
"盜賊大感慚愧。,最后是好人。
鄉(xiāng)里稱贊你是好人。
您選擇子侄中的優(yōu)秀者,在學習室,延名儒以掖的,兒子、侄子于杰仿照舉進士第,現(xiàn)在是曹操南望族。
*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(AI)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