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蠻·霧窗寒對遙天暮
菩薩蠻·霧窗寒對遙天暮朗讀霧窗寒對遙天暮,暮天遙對寒窗霧。
花落正啼鴉,鴉啼正落花。
袖羅垂影瘦,瘦影垂羅袖。
風(fēng)翦一絲紅,紅絲一翦風(fēng)。
花落正啼鴉,鴉啼正落花。
袖羅垂影瘦,瘦影垂羅袖。
風(fēng)翦一絲紅,紅絲一翦風(fēng)。
霧窗寒對遙天暮,暮天遙對寒窗霧。 花落正啼鴉,鴉啼正落花。 袖羅垂影瘦,瘦影垂羅袖。 風(fēng)翦一絲紅,紅絲一翦風(fēng)。

納蘭性德(1655-1685),滿洲人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。其詩詞“納蘭詞”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(yù),在中國文學(xué)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,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(guān)聯(lián)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。雖侍從帝王,卻向往經(jīng)歷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環(huán)境背景,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,使其詩詞創(chuàng)作呈現(xiàn)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(shù)風(fēng)格。流傳至今的《木蘭花令·擬古決絕詞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(fēng)悲畫扇?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?!备挥谝饩?,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。
《菩薩蠻·霧窗寒對遙天暮》納蘭性德 注釋
回文:詩詞中的一種修辭手法。即詩或詞中之各句皆可顛倒讀之并均能成誦,使一句化為兩句,又兩兩成義有韻。對此種修辭手法的起源說法不一,一說源于南朝梁劉勰,其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中云:“回文所興,則道原為始。聯(lián)句共韻,則柏梁馀制。”但道原之作已佚;一說起自前秦竇滔妻蘇蕙的《璇璣圖》詩。風(fēng)剪:即風(fēng)吹。剪,有快速之意。
《菩薩蠻·霧窗寒對遙天暮》納蘭性德 簡析
盛冬鈴《納蘭性德詞選》:“這是一闋回文詞,每句都顛倒可誦,一句化為兩句,兩兩成義有韻?;匚淖鳛樵娫~的一種別體,歷來不乏作者,但要做到字句回旋往返,屈曲成文,并不是容易的事。有些人把這當(dāng)作文字游戲,不免因詞害義,以至文理凝澀,牽強(qiáng)難通,結(jié)果是欲顯聰明,反而給人以捉襟見肘的感覺。容若此作雖然并無特別值得稱頌之處,但清新流暢,運筆自如,在同類作品中自屬佼佼者,故錄之以備一格。《菩薩蠻·霧窗寒對遙天暮》的詩詞大意
霧窗寒回答遙天晚,傍晚天遙遙相對寒窗霧。花落正啼鴉,鴉啼正花落。
袖子羅垂影瘦,瘦影垂羅袖。
風(fēng)剪一絲紅,紅絲一剪風(fēng)。
*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(AI)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