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蠙的詩詞(102首)
張蠙的簡介
[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]字象文,清河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哀帝天復(fù)初前后在世。生而穎秀,幼能為詩登單于臺,有“白日地中出,黃河天上來”名,由是知名。家貧累下第,留滯長安。乾寧二年,(公元895年)登進士第。唐懿宗咸通(860-874)年間,與許棠、張喬、鄭谷等合稱“咸通十哲”。授校書郎,調(diào)櫟陽尉,遷犀浦令。五建建蜀國,拜膳部員外郎。后為金堂令。
-
唐代:張蠙上馬如飛鳥,飄然隔去塵。
共看今夜月,獨作異鄉(xiāng)人。
就養(yǎng)江南熟,移居井賦新。
襄陽曾卜隱,應(yīng)與孟家鄰。 -
唐代:張蠙會面卻生疑,居然似夢歸。
塞深行客少,家遠識人稀。
戰(zhàn)馬分旗牧,驚禽曳箭飛。
將軍雖異禮,難便脫麻衣。 -
唐代:張蠙在郡多殊稱,無人不望回。
離城攜客去,度嶺擔(dān)猿來。
障寫經(jīng)冬蕊,瓶緘落暑梅。
長安有歸宅,歸見鎖青苔。 -
唐代:張蠙杏園沈飲散,榮別就佳招。
日月相期盡,山川獨去遙。
府樓明蜀雪,關(guān)磧轉(zhuǎn)胡雕。
縱有煙塵動,應(yīng)隨上策銷。 -
唐代:張蠙九陌除書出,尋僧問海城。
家從中路挈,吏隔數(shù)州迎。
夜蚌侵燈影,春禽雜櫓聲。
開圖見異跡,思上石橋行。 -
唐代:張蠙釋褐從仙尉,之官興若何。
去程唯水石,公署在云蘿。
野飯樓中迥,晴峰案上多。
三年罷趨府,應(yīng)更戰(zhàn)高科。 -
唐代:張蠙所作高前古,封章自曲臺。
細看明主意,終用出人才。
省印尋僧鎖,書樓領(lǐng)鶴開。
南山有舊友,時向白云來。 -
唐代:張蠙上將出儒中,論詩擬立功。
州從禹后別,軍自漢來雄。
遠驛銷寒日,嚴城肅暮空。
龍顏有遺廟,猶得奠英風(fēng)。 -
唐代:張蠙度磧?nèi)缃?jīng)海,茫然但見空。
戍樓承落日,沙塞礙驚蓬。
暑過燕僧出,時平虜客通。
逢人皆上將,誰有定邊功。 -
唐代:張蠙清時為塞郡,自古有儒流。
素望知難愜,新恩且用酬。
犬牙連蜀國,兵額貫秦州。
只作三年別,誰能聽邑留。 -
唐代:張蠙遠出白云中,長年聽不同。
清聲縈亂石,寒色入長空。
掛壁聊成雨,穿林別起風(fēng)。
溫泉非爾數(shù),源發(fā)在深空。 -
唐代:張蠙圓內(nèi)陶化功,外絕眾流通。
選處離松影,穿時減藥叢。
別疑天在地,長對月當空。
每使登門客,煙波入夢中。 -
唐代:張蠙出得蕭關(guān)北,儒衣不稱身。
隴狐來試客,沙鶻下欺人。
曉戍殘烽火,晴原起獵塵。
邊戎莫相忌,非是霍家親。 -
唐代:張蠙春興隨花盡,東園自養(yǎng)閑。
不離三畝地,似入萬重山。
白鳥穿蘿去,清泉抵石還。
豈同秦代客,無位隱商山。 -
唐代:張蠙戀道欲何如,東西遠索居。
長疑即見面,翻致久無書。
甸麥深藏雉,淮苔淺露魚。
相思不我會,明月幾盈虛。 -
唐代:張蠙有家誰不別,經(jīng)亂獨難尋。
遠路波濤惡,窮荒雨霧深。
燒驚山象出,雷觸海鰲沉。
為問南遷客,何人在瘴林。 -
唐代:張蠙一第時難得,歸期日已過。
相看玄鬢少,共憶白云多。
楚闊天垂草,吳空月上波。
無人不有遇,之子獨狂歌。 -
唐代:張蠙心將積雪欺,根與白云離。
遠寄僧猶憶,高看鶴未知。
影交新長葉,皴匝舊生枝。
多少同時種,深山不得移。 -
唐代:張蠙叢叢寒水邊,曾折打魚船。
忽與亭臺近,翻嫌島嶼偏。
花明無月夜,聲急正秋天。
遙憶巴陵渡,殘陽一望煙。 -
唐代:張蠙上方人海外,苔徑上千層。
洞壑有靈藥,房廊無老僧。
古巖雕素像,喬木掛寒燈。
每到思修隱,將回苦不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