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[宋代] 劉鉉
劉鉉(1394—1458)字宗器,別號假庵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永樂十七年以善書征入翰林,筆法溫媚,推重一時。次年中順天府舉人,授中書舍人,預(yù)修三朝實錄,歷教習(xí)庶吉士,景帝立,歷侍講學(xué)士,國子監(jiān)祭酒,天順元年進少詹事,卒于官。謹(jǐn)于言行,謚文恭。好學(xué)不輟,工詩善文,有《文恭公詩集》。卒年六十五。《名山藏、弇州續(xù)稿》其子劉瀚為官,亦能守父訓(xùn)。

[宋代] 謝克家
謝克家(?—1134)字任伯,上蔡(今屬河南)人。紹圣四年(1097)中進士。親歷靖康之變,作《憶君王》:“依依宮柳拂宮墻,樓殿無人春晝長,燕子歸來依舊忙。憶君王,月破黃昏人斷腸?!苯ㄑ姿哪辏?130)官參知政事。紹興元年(1131),以資政殿學(xué)士提舉洞宵宮,寓居臨海。紹興二年(1132年)上書彈劾秦檜。紹興四年卒。事跡見于《嘉定赤城志》卷三四、張守《祭謝參政文》(《毘陵集》卷一二)。詞存《憶君王》一首,見《避戎夜話》?!度卧~》輯錄。

[宋代] 周端臣
周端臣,宋詞人。字彥良,號葵窗。建業(yè)(今南京)人。光宗紹熙三年(一一九二)寓臨安。宋周密《武林舊事》云其曾經(jīng)“御前應(yīng)制”。后出仕,未十年而卒(釋斯植《采芝集·挽周彥良》“白首功成未年”)。其詞作今存九首,內(nèi)容多為傷春、怨別,其中有四首“西湖”詞。亦能詩,《詩家鼎臠》及《宋詩紀(jì)事》收其詩九首。有《葵窗詞稿》,已佚?!督蠹肪砣嬘衅湓娨痪怼! ≈芏顺荚?,以影印文淵閣《四車全書·江湖后集》為底本,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。

[宋代] 黃公度
黃公度(1109~1156)字師憲,號知稼翁,莆田(今屬福建)人。紹興八年進士第一,簽書平海軍節(jié)度判官。后被秦檜誣陷,罷歸。除秘書省正字,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。十九年,差通判肇慶府,攝知南恩州。檜死復(fù)起,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,卒年四十八,著有《知稼翁集》十一卷,《知稼翁詞》一卷。

[宋代] 史浩
史浩(1106年—1194年),字直翁,號真隱。明州鄞縣人,南宋政治家、詞人。高宗紹興十五年(1144年)進士,由溫州教授除太學(xué)正,升為國子博士。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,以此受知于朝廷,紹興三十二年,宋孝宗即位,授參知政事。隆興元年,拜尚書右仆射。淳熙十年,除太保致仕,封魏國公。宋光宗御極,進太師。紹熙五年,薨,年八十九,封會稽郡王。宋寧宗登基,賜謚文惠。嘉定十四年,以子史彌遠(yuǎn)貴,追封越王,改謚忠定,配享孝宗廟庭。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
[宋代] 管鑒
管鑒字明仲,龍泉(今屬浙江)人,徙臨川(今江西撫州)。乾道九年(1173),范成大制置四川后東歸,道經(jīng)峽州,時管鑒為峽州守,見范成大 《吳船錄》 。淳熙十三年(1186)任廣東提刑,改轉(zhuǎn)運判官,官至權(quán)知廣州經(jīng)略安撫使。詞題所署干支,最遲者為甲辰生日,蓋淳熙十一年(1184)。有 《養(yǎng)拙堂詞》 一卷。

[唐代] 彭曉
彭曉,男,唐末五代著名道士。本姓程,字秀川,號真一子,西蜀永康人。倡導(dǎo)性、命雙修。少好修煉,與擊竹子何五云善。五代后蜀時,明經(jīng)登第,遷金堂令。據(jù)傳遇異人得丹訣,修煉于縣內(nèi)飛鶴山,自稱“昌利化(二十四治之一)飛鶴山真一子”。常以篆符為人治病,號鐵扇符。能長嘯,為鸞鳳聲。蜀主孟昶屢召,問以長生久視之道,曉曰:“以仁義治國,名如堯舜,萬古不死,長生之道也。”昶善其言,以為朝散郎、守尚書祠部員外郎、賜紫金魚袋。

[唐代] 崔櫓
崔櫓,唐代詩人,進士,曾任棣州司馬。他善于撰寫雜文,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,今存詩十六首。他的詩作風(fēng)格清麗,畫面鮮艷,托物言志,意境深遠(yuǎn)。據(jù)阿袁(即陳忠遠(yuǎn))先生《唐詩故事 .謝詩差幸人原諒 ——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》記載,崔櫓由于自身經(jīng)歷的緣故,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,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。

[唐代] 王周
王周,明州奉化(今屬浙江)人。真宗大中祥符五年(1012)進士(《乾道四明圖經(jīng)》卷一二)。乾興元年(1022)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。仁宗寶元二年(1039)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(《咸淳毗陵志》卷一○)。慶歷中知明州(《實慶四明志》卷一)。又嘗知撫州(清光緒《撫州府志》卷三五)?;实v四年(1052)致仕,歸荊南(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》卷八《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