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動貌。
⒉ 笨拙遲鈍的樣子。
⒈ 動貌。
引《陰符經(jīng)》下篇:“天之無恩而大恩生,迅雷烈風(fēng),莫不蠢然?!?br />《易緯乾坤鑿度》卷上:“畫坤為人門,萬物蠢然,俱受蔭育?!?br />《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·袁祖德布告一》:“刻下叛黨蠢然思動,四鄉(xiāng)匪徒不斷滋擾?!?br />張鼎丞 等《閩西三年游擊戰(zhàn)爭》:“當(dāng)?shù)胤磩优梢?粵 軍活躍,都蠢然而動,積極配合?!?/span>
⒉ 笨拙遲鈍的樣子。
引宋 歐陽修 《言青苗錢第一札子》:“至於田野之民蠢然,固不知《周官·泉府》為何物。”
明 沉榜 《宛署雜記·三婆》:“蠢然匹婦非若艷巧之可傾人城國者。”
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三》:“鄉(xiāng)人皆言其蠢然一物,乃有此福,理不可明。”
沙汀 《一個秋天的晚上》:“但他蠢然一笑,又嘆一口氣,終于放下決心,站起來了。”
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或由網(wǎng)友提供,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立即處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中華漢語詞典www.allstream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
免責(zé)聲明:本站非營利性站點,以方便網(wǎng)友為主,僅供學(xué)習(xí)。合作/投訴聯(lián)系QQ:1553292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