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綱 古時三綱 代表的是糧食 “三綱”是出自西漢大儒董仲舒而是有西漢大儒董仲舒發(fā)現(xiàn)古時所寫。而后世所說的“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”出自《禮緯·含文嘉》。三綱本身并不具備什么要求,而是人們對于社會秩序規(guī)律的一種普遍認識,而不是一種主張。即臣喜歡效法君主的行為,子喜歡效法父的行為,妻喜歡效法夫的行為,于是總結出了“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?!奔淳秊槌贾砺?,父為子之表率,夫為妻之表率。所謂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之?!奔闯鲇谶@種認識。作為君權社會的文化產(chǎn)物,已不適用于人權平等的現(xiàn)代社會。
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之道。即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婦綱。
《漢書.卷八五.谷永傳》:「勤三綱之嚴,修后宮之政?!?br>《三國演義.第四回》:「三綱之道,天地之紀,毋乃有闕?」
中國佛教寺院中管理僧眾的三個職務。分別是上座、寺主、維那,或上座、維那、典座。
《大宋僧史略.卷中》:「寺之設也,三綱立焉!若網(wǎng)罟之巨綱,提之則正。」
德語dieDreiVerbindlichkeiten(SchlüsselbegriffdesKonfuzianismus)?(S)?
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(wǎng)絡或由網(wǎng)友提供,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立即處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中華漢語詞典www.allstream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
免責聲明:本站非營利性站點,以方便網(wǎng)友為主,僅供學習。合作/投訴聯(lián)系QQ:1553292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