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。以黃鐘律的管長為準,以累黍為法。相傳黃帝命伶?zhèn)愒炻芍?,一黍之縱長,命為一分,九分為一寸,共計八十一分為一尺,是為律尺。以黍粒橫排,則百粒為一尺,相當(dāng)于縱黍八十一粒。
⒈ 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。以黃鐘律的管長為準,以累黍為法。相傳 黃帝 命 伶?zhèn)?造律之尺,一黍之縱長,命為一分,九分為一寸,共計八十一分為一尺,是為律尺。以黍粒橫排,則百粒為一尺,相當(dāng)于縱黍八十一粒。參閱 明 朱載堉 《律呂精義·審度》。
引宋 蘇軾 《范景仁墓志銘》:“初, 仁宗 命 李照 改定大樂……公上疏論律尺之法?!?/span>
⒈ 古代調(diào)音律用的度長器。相傳黃帝命令伶?zhèn)愒炻沙咭砸皇虻目v長為一分,律尺共長八十一分。
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或由網(wǎng)友提供,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立即處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中華漢語詞典www.allstream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
免責(zé)聲明:本站非營利性站點,以方便網(wǎng)友為主,僅供學(xué)習(xí)。合作/投訴聯(lián)系QQ:1553292129